1. 首页 > 十二生肖 > 文章页面

成都五块石的得名,五块石的来历(成都五块石拆迁)

大家好,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成都五块石的得名,五块石的来历的一些知识点,和五块石的问题解析,大家要是都明白,那么可以忽略,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,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!

本文目录

成都五块石的来历五块石地名来历成都五块石的得名,五块石的来历

五块石的来历以及它作何所用,历来说法颇多。

其一,明何宇度《益部谈资》云:五块石系“五丁所置,下有海眼。”《古今图书集成·坤舆典》卷十四云:“五块石,(成都)府城冶南万里桥之西,有五石相叠,高一丈余,围倍之。相传下有海眼,昔人尝起其石,风雨暴作。”五丁乃神话中人,自不可信。但这也足以说明在成都先辈中,“五块石”是作为神物来尊重的。

其二,称五块石是当年为建刘备惠陵时的余料,这亦非确论。

其三,称五块石是古蜀国墓的标识建筑。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载:“每王薨,辄立大石,长三丈,重千钧,为墓志。”最先享用墓志石,是古蜀王,后来被国人所效法,为何墓志石不用四块、六块,而用五块呢?有学者称:五块石的“五”在古代是个神秘的数字。“五”字通“无”,五、无均有极意。《说文》:“无、丰也……数之积也。”西周典籍以五为极数,如“五刑”“五礼”“五声”等。古蜀传说中能屙金的“五牛”、大力士“五丁”都是神奇之物。这就表明古蜀人对五字十分偏爱,乃至崇拜,从而赋予五块石以神秘的色彩,引起后人对先人的敬仰和思念。

其四,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罗开玉、李兆成所编《三国圣地武侯祠漫游》一书中称:“五块石,是成都著名织锦工场遗址。五块石头是为支架和压稳织锦机械之用,故而得名。”查五块石所在之方位,确实是在汉代专织蜀锦的工场“锦官城”,即今百花潭公园一带。想必此说亦有一定道理。

从中国核动力院门口坐34路公交车往西行,过了高升桥站,就到了“五块石”。据老成都人说,这里原来有五块大石笋。石笋高丈余,围广八、九尺。据最近出版的《历代诗人咏成都》一书的考证,石笋位于唐城西外大街侧,后来把这个地方改为“石笋街”。以五块石头命名一条街,可见这五块石头大有来历。

相传石笋下面是“海眼”,不能乱动,若移动石笋,海水就会从下面涌出来,淹掉成都平原。利害所系,谁也不敢乱动这些石笋。宋代陆游在成都时,见到的石笋已不是整块,而是由几块大石累叠而成的。据传说,是古蜀王命“五丁力士”压上去的。

还是传说,古蜀王曾在石笋旁边建有“七宝楼”,又名“珍珠楼”。楼上用细小的珍珠制成帘,悬挂四壁。晋代桓温平蜀时,将珍珠楼烧毁,这里有一点必须说明,晋朝大将桓温烧掉的,绝对不是古蜀国所建的。古蜀国被秦惠王派张仪、司马错灭掉。古蜀国遭灭的下限时间,应在公元前316年,至桓温入蜀已是晋穆帝永和三年,即公元338年。什么样的建筑能保持到六、七百年时间而不朽?据说此楼被焚毁后,每在雨后的泥土中,还能捡到青黄如粟的小珍珠。世称为“瑟瑟珠”。

有关五块石的传说,历代都受到过置疑。最早见诸诗文的是杜甫。杜甫在他的《石笋行》诗中写道:“

君不见益州城西门,陌上石笋双高蹲,

古来相传是海眼,苔藓蚀尽波涛痕。

雨多往往得瑟瑟,此事恍惚难明论。

恐是昔时卿相墓,立石为表今仍存。

……

嗟尔石笋擅虚名,后来未识犹骏奔。

安得壮士掷天外,使人不疑见本根。

明代诗人陈子升曾也写过一首题名《五块石》的诗置疑过。

四顾桑田一勺无,累累五石类浮图。

谁云此地通沧海,拾得鲛人瑟瑟珠。

成都有两个以“五块石”命名的地方,一在北面的站东村,一在“大石路”西。文中所写的“五块石”的传说地,肯定是后者。明朝天启年间《成都府志》写:“府城治南万里桥之西,有五石相迭,高一丈余,围倍之。”“其石入地,上迭四石俱方。”另一位明朝人陆深在《蜀都杂钞》中说:“或云其下有一井,相传以为海眼。其南则为汉昭烈陵。予疑是当时作陵时所余。”另有人认为,五块石是汉朝一名蜀郡郡守赵典的墓石。

又据资料记载:古成都西面,是蜀王墓葬区。王墓前立大石为记。如今,传说中的五块石头已不存在了,只余有“五块石”地名。如此一牵动过历朝文人墨客凭吊过的古迹不在了,似可发一长叹

成都金牛区五块石地名来历:

传说一:“五丁”石牛的传说

传说有一个居住在九里堤河畔的蜀国人张氏,见河水年年暴涨淹没道路,不少人涉水渡河遇到危险,于是她在居士、亲友、邻里中筹集资金修筑桥梁。然而水流太大,桥基不稳,工匠投石五次都没有成功。

眼看善款换来的石料一次次冲落河中,张氏忧心如焚,有一天晚上恍惚间梦见玉皇大帝派遣神人“五丁”牵了五头石牛驮了五块巨大的石头从天上下来,将巨石投入河中。

张氏醒来后赶到河边一看,确确实实有五块巨石稳稳当当地落在了桥墩基石位置,惊喜之余,她便组织工匠在这五块巨石之上修好了桥面。为了纪念这五块巨石之功,人们把此地叫做“五块石”。

传说二:五条石造桥的故事

还有一种说法是,东汉末年,道教创始人张天师来成都传道,他传道的地方有一个洞与青城山天师洞相通。为了纪念张天师,在明朝时修建了玉局庵,玉局庵前面有一条河,由五块条石铺成石桥方便通行。

为什么铺桥的大石要用“五块”而不是其它数字呢?这是因为“五”在中国易经中称为阳数,是具有至尊无上的神秘数字,“五”又通“无”。在这里“五”和“无”都是极致、最大、最重的意思。

传说三:大石文化崇拜说

另一种说法是,因为古蜀人崇拜大石文化,他们在两千多年前就克服艰难险阻把五块巨石从远方搬运到了这里。地名往往跟城市文化有关,“五块石”就是跟大石文化有关的地名。因为成都地处盆地,很少看到有大石的出现,所以古代人对于大石有着独特的崇拜之情,相传五块石就是因为此地曾有5块大石堆砌而得名。

文章到此结束,如果本次分享的成都五块石的得名,五块石的来历和五块石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,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!

联系我们

Q Q:

微信号: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

微信